3月9日,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发布会上,回应了舆论热议的保障房相关问题,还就资金来源给媒体算了一笔账。 媒体兴奋地以大幅标题刊发 “保障房今年或首超商品房”、“房租纳入房价调控”等报道,但很少看到媒体耐心地与齐骥算一下保障房这笔账。正如齐骥所言,细账以后慢慢算,可是从他的回答,粗账(大账)也远远没有算清楚。
下图是“齐骥版”保障房资金来源。
类型
|
套数
|
投资规模
|
资金来源
|
经适房
两限房
|
近200万套
|
约5000亿元
|
由社会机构通过市场运作方式解决
|
棚户区改造
|
近400万套
|
约5000亿元
|
由工矿企业和被改造的职工筹集的,大约有3400亿左右;中央政府提供400亿元左右,地方各级政府也拿出一定的资金(约1200亿元)
|
廉租住房
|
160多万套
|
?(笔者估计所需投入约2000亿元至4000亿元)
|
中央与地方政府投入;全国公积金增值净收益至少有50多亿;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工作,400多亿;地方融资平台贷款;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
|
公共租赁住房
|
近220万套
|
?(笔者估计所需投入约3500亿元至5500亿元)
|
第一种,由政府出地、政府投资、政府管理
|
第二种模式,政府出地,企业出钱
|
|||
第三种模式,政府规定土地用途,企业买地、投资建设并持有管理
|
齐骥说,2011年度投资大概在1.3万亿元到1.4万亿元之间。若以1.3万亿元计算,有8000多亿元是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和保障对象以及所在的企业筹集来的。剩余的5000多亿元的资金,将由中央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市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。
但问题是,若有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任务,1.3万亿元显然是算不过账来的。
魔鬼就在细节中。160多万套廉租房与近220万套公租房的投资额,齐骥避而未答。若以经适房与两限房每套平均投资额25万元计算,廉租房需要4000亿元,公租房需要5500亿元。若是如此,今年计划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房实际所需资金就要远超1.3万亿元,甚至接近2万亿元。
若剔除棚户区改造的投入,今年中央与地方政府各渠道筹资投入廉租住房与公租房建设的资金,总计只有约3500亿元。这笔政府投入估计只够建廉租房(甚至还不足),而公租房建设大部分资金需要由社会资金支持!
这也许正是为何齐骥介绍公租房时,虽花费大量时间,但一直是只谈模式,不谈数字。
不难看出,所谓1000万套保障房,其实最为关键的问题是,建设公租房的钱从哪里来?
按照齐骥的介绍,政府不出钱的模式,只有两种:一是政府出地,企业出钱(上表中的第二种模式);一是,政府规定土地用途,企业买地、投资建设并持有管理(上表中的第三种模式)。
前者主要适用大企业为自己员工解决租房问题,后者土地不再免费划拨,也许地方政府会有点积极性,但出钱的企业(想象中更多是指房地产商)拥有产权,变成房东,经营公租房。
但是,这也许不是一般房地产商所期望的。
难怪,除了“国字头”企业,哪里有什么私营房地产商争破头去抢建公租房?变房东,意味着占用大量资金(原来2年-3年的商业游戏,变成10年-20年的长期投资)同时承受租赁回报风险;变公租房房东还意味着要忍受较低的回报率(若以5%平均回报算,5倍的杠杆,也就25%的回报,跟翻倍游戏不能比了)。
这里还不细究,欠债7.66万亿元的地方融资平台,如何在大建廉租房与公租房的背景下,如何“借尸还魂”。以优先建公租房为名的2000亿元地方债的发行,如何使得债务率超过100%的15万亿元政府债台垒得更高……
若1.4万亿元不能完全解决1000套保障房的建设问题,那么,目前提1.4万亿元的意义何在?从4万亿到1.4万亿元,名目走马灯式变换,但无论是“高铁”还是“保障房”,本质何异?■
0
推荐